风、暑、湿皆令有汗,惟寒邪独不汗出。然而斑之方萌,与蚊迹相类。
衄血者,解之、止之。口中出沫流涎者,亦寒也,茱萸理中汤主之。
均自脉沉发热,以其无头疼,故名少阴病,当无热,今反寒邪在表,但皮肤郁闭而为热,而在里无热,故用麻黄、细辛以发表间之热,附子以温少阴之经。引衣蜷卧,恶寒,或舌干口燥,则知病在少阴经也。
懊者,心中懊懊,郁闷不舒之貌。如覆取正取俱无脉者,必死矣。
少阴口燥咽干而渴,急下之,用承气汤。血虚,用仲景八味丸。
合病并病,世所难明,若非得其精专,焉能识此证哉!合病者,两经或三经齐病不传者,为合病。湿气胜,则如熏黄而晦。